10月21日晚,我院第11期弘文讲座在文津楼522举行。讲座主讲人为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南开大学博士后于赓哲老师。讲座由郭建雄教授主持。
于赓哲老师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在学术界具有一定反响。同时,于老师在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首先,于老师从隋唐时期长安城的整体形成开题,通过计算机复原后图片向同学们展示了隋唐时期长安城的地理位置,城域面积以及设计特点。
介绍完隋唐长安城整体概貌后,于老师分别从隋唐长安建筑的特点,居民分布情况,市场特点,人们衣着服饰,人们饮食特点,娱乐生活等方面对隋唐长安城的情况进行精彩讲解。
建筑方面。隋唐时期的最明显特点就是一个“大”字,建筑形态大,道路面积宽。据于老师介绍,隋唐长安城中建筑至今保持完整的只有大雁塔和小雁塔。
居民分布方面。由于长安城东高西低,隋唐时期长安城西部居民少,城东部居民多;隋唐时期,政府奉行重农轻商政策,对商业实行了较为严格的限制。因此,政府在长安城内实行“坊市”制度,长安城内的商业活动被限于“东西市”两个地方。
服饰与饮食。隋唐时期人们的衣着和饮食呈现出丰富多样化,带有明显的胡汉结合风味,并与出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茶道艺术。
娱乐生活。隋唐时期长安城内文化娱乐活动发达,人们日常参与的娱乐活动有赏花,看戏、相扑等,其时的说唱艺术以及类似现代的相声等文化艺术形式。
最后,于老师从唐代以后国家经济中心南移、晚唐衰落以致朱温迁都时对唐长安城的破坏等方面介绍了长安城衰落的过程和原因。
于老师讲座充满了幽默和智慧,使得单调和严肃的历史学讲座变动生动有趣,讲座过程中不时赢得同学们的欢笑声和掌声。
讲座结束后,郭剑雄教授对于老师的讲座进行了精彩点评。郭老师鼓励同学们要在学习经济学的同时充分吸收历史学等相关学科对经济学有益成分,为经济学的思考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希望同学们像于老师一样,对学术研究要有定位,把研究做深、做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