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创新开展党员教育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10月28日至29日,我院党委组织学院教师赴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学院党委书记解勇国、副书记杨静和20余名教职工参加了活动。
梁家河是上世纪60年代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教育地之一,也是习近平同志等15名北京知青落户插队的地点,从1969年至197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度过了七年艰苦奋斗的知青岁月,在担任梁家河大队支部书记期间,总书记组织带领广大群众修通了道路,开办了铁业社、磨面房、代销店、缝纫店,建成了全省第一口沼气池和全省第一个沼气村,极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活和生产条件。实践团首先来到了知青墙前,向放弃舒适生活、来到艰苦地区开展生产劳动的知识青年表达敬意。随后,在梁家河教育基地,实践团参观考察了知青井、沼气池、梁家河村史馆、知青旧居等,并在解勇国带领下进行了庄严的入党宣誓。
在参观完知青旧居后,实践团员们通过简陋的窑洞、简单的陈设、拥挤的土炕深切体会到了习总书记年轻时在梁家河插队时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拼搏精神,大家自发在知青旧居前畅谈了学习考察体会。解勇国谈到,七年艰苦的知青岁月,铸就了一位人民领袖深沉的为民情怀,也成为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重要的思想源头,特别是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使命与担当,这与总书记同梁家河人民甘苦与共、同心同德开创美好生活的难忘经历是分不开的,我们因此也深切理解总书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党员,我们要心系学院,时刻将师生挂在心上,凝聚起推动学院跨越发展的合力。睢党臣说,本次活动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农村,也真切感受到总书记直面苦难、艰苦奋斗的勇气和毅力,这也是他政治勇气和魄力的源头,我们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培养学生的方法和智慧。李华敏讲到,知青岁月昭示着共产党人为民为国的信念情怀,作为共产党员要认真体会、做好传承,满怀信心投身工作。刘新华说,小小梁家河里学到了工作生活的“大学问”,今后要在工作中融会贯通,在生活中举一反三,在勤奋刻苦中实现理想。沈剑结合学习体会讲到,我们要在伟大的时代勇挑重担、有所作为,为学院的发展矢志不渝、努力奋斗,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王亮认为,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辅导员应当坚持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以苦干实干的精神做好本职。刘星谈到,总书记扎根黄土地、在实处发力的精神值得认真学习,对我们也有深刻的启发意义,要认真总结思考,更加踏实工作。刘玮在发言中讲到,任何一件事情,只要能坚持就会有收获,只要肯吃苦就会有劲头,要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谢攀认为,总书记带领人民群众修沼气池、铁业社体现了开拓创新的精神,我们在工作中也要不断创新、努力提高效率。闫亮深有感触地说,梁家河是总书记“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也是总书记“为民初心”的源头,我们工作生活在一个好时代,更要不忘初心、努力向前。杨涛谈到,总书记不平凡的青年时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为我们教育青年学子提供了典型事迹,要学习好、宣传好、运用好,转化为工作实效。王国弘认为,中国共产党能作为执政党,与领导人非凡的人生经历和人民的拥护爱戴紧密关联,作为民主党派,将坚定拥护党的领导,团结在党的周围。庞宏谈到,总书记边劳动、边学习、边工作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在工作中要更加敬业、做好本职。史恒通结合自身开展的农村经济研究谈到,只有深入实际、体验生活,才能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张光荣说,通过学习,在感动、震撼于总书记面对困难的乐观精神,在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学习,勇敢面对挑战。李正峰谈到,总书记从北京来到黄土高原,面对巨大落差仍能坚持奋斗、努力向前,这种精神要成为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张萌萌认为,总书记艰苦奋斗的精神使自己深受启发,在今后工作中要不断鞭策自己,直面困难和挑战。代晓飞谈到,要引领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实践,在了解国情民情的同时锤炼品质、练就本领、淬炼精神。陈杰结合自身在佳县支教经历讲到,只有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需求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杨静在总结中说,通过学习,我们真切了解了知青生活、体会了领导人的心路历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信念、决心、坚持和奉献努力推动工作,为学校、学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后,实践团在知青旧居前重温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也将学习考察的启发和思考铭记在心。
(供稿:代晓飞 摄影:陈杰)




